05月08日 星期四
党风廉政信箱
中文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动态

教师访谈特辑——名师专访实录

发布时间:2022-09-15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我校实施了党校“名师工程”,吕廷君、尹德挺、鄯爱红3位教授入选首批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名师。

在我国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的教师访谈栏目推出了特辑——名师专访,与三位教授聊一聊思想引领、理论研究与工作情怀。欢迎关注本期教师访谈!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蔡奇书记在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北京将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努力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首先我们有请教务处处长吕廷君教授结合《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谈谈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

 

吕廷君: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北京将努力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是北京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个生动的实践案例,也是新时代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地方落地生根的典型范例。

552ac80f346c1fb18dca46fdd1f3c59

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等法制要素,是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法治体系。这里我以《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立法及其贯彻实施为例,来说明习近平法治思想在首都形成生动实践的基本情况。

2018年2月,北京市发布了党建引领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以“吹哨报到”为标志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开始在全市各层级、各领域、各地域全面铺开,后来发展到“接诉即办”、“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再到2021年9月24日《条例》的颁布实施,可见,这是一个在实践中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机制的国家治理模式。

首先,《条例》体现了“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命题。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最终落地、形成制度化法治化治理机制,就是贯彻落实法治原则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北京市接诉即办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的呢?一个重要的法律机制就是在党建引领之下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力量:政府的、社会的、企业的、社会团体的、其它社会组织、社会能人,等等,使他们一起汇聚到社会治理事业之中。

其次,《条例》特别强调在接诉即办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条例》第一条就明确了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的工作原则,强调党的领导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组织领导示范带动作用,这也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生动体现。在党建引领下,各种社会力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治理合力,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且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共同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是《条例》的一个典型特征。

第三,《条例》还突出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条例》第三条要求接诉即办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接诉即办的系列原则,特别指出了“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民主法治之路,充分发挥出了党建引领下的人民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这样就能够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共同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总之,《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及其实践充分体现了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全面贯彻落实,是党校应该深入分析研究的典型案例。

在这里,我还想讲一下党校课程开发的方法论的问题,即我们党校的课程,从内容选取上说,必须兼顾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也就是党和国家、首都北京这两个层面。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层面重在理论、在决策、在顶层设计,这是课程的“上接天线”,我们首都北京重在落实中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这是“下接地气”,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主持人:谢谢吕教授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们请社会学教研部主任尹德挺教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谈谈他对新时代首都发展相关理论问题的教学、研究与思考。

尹德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首都工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其中蕴含的思想智慧指导我们的教学科研工作意义重大,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体会。

3aab6910d0a3830bddb7deaa0d8359e

首先,要做到“跳出北京看北京”,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上审视关于首都的课程体系和研究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北京不仅仅是一座大都会,更是伟大祖国的首都,这是北京最重要的特点。我们在研究北京、理解北京、为北京的发展出谋划策时须臾不能离开这一点,在讲授关于首都发展相关课程时须臾离不开这一点,必须始终站在“国”与“都”的逻辑下思考问题,而不能就着北京这座城市想问题。从国家战略角度思考北京就会涉及到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我们在研究选题和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善于从京津冀协同的角度把握北京,从世界级都市圈建设的角度把握北京,从破解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难题的角度把握北京,这样视角才会更开阔,研究才能更有价值、更能引发共鸣。

其次,要聚焦首善标准,阐述好首都的实践,提炼好首都的经验,积极打造北京样本。北京的工作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指向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北京“在建设首善之区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首善”二字代表了党和国家对北京工作的要求,也代表了北京各项工作应该具备的标准。作为北京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者,我们躬逢盛事、身处京华,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首善标准要求自己的工作,努力向“首善一流”标准靠拢,做出更好的成绩;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总结首都的经验做法,在教学和科研宣传工作中努力讲好北京故事,传递首都声音,让北京经验更加鲜活、更具生命力和理论价值。

最后,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下功夫。“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提出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北京在发展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回答的“总问题”。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就是要理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核心就是要围绕这一问题,结合自身学科特长做出阐释、分析和宣传。“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首先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从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生动实践出发,深入分析新形势、新要求、新经验,切实弄清楚“建什么”“怎么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结合社会科学前沿理论与最新成果,在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创造新时代的首都发展理论与首都治理理论,为首都各项具体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与智力支撑。

主持人:感谢尹教授的分享,谢谢!

主持人:作为首都党校人,我们要始终保持北京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能扛活、有情怀的鲜明特质,下面我们请领导科学教研部主任鄯爱红教授谈谈党校名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能力?

鄯爱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探索建立既区别于公务员又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的党校教师管理体系。”党校教师既不同于高校教师,也不同于机关领导干部。体现在素养和能力方面,就是要兼俱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与高校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学术功底,并且要善于用学术讲政治,在政治与学理之间穿针引线、架桥修路。

95d89d446a8ee94169506a8d3cd2c95

讲政治是党校(行政学院)教师的首要要求。党校教师首先要讲政治。讲政治的前提是了解政治。了解政治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好比是“天线”,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情况,领导干部的工作实际、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好比是“地线”。只有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充分调研、了解实情,才能上通“天线”,下接“地线”。无论是做科研,还是进课堂,都要既体现政治的要求,反映中央、市委顶层设计的基本理念与逻辑,又要呼应党员干部的工作与思想实际,呼应基层探索的鲜活实践。

讲学理是党校(行政学院)教师的基本素质。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党校教师讲政治不能就政治讲政治、要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讲学理的基本方法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看规律;透过历史分析现实、预测未来。

党校(行政学院)的教育培训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他们或理论功底扎实,或实践经验丰富,或二者兼备。他们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加之信息化时代,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日益丰富。党校的课程,不能只是单向的政治理论灌输,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讲清楚政治背后的理论逻辑与发展规律,增强课程的解释力、预测力。

讲作风是党校(行政学院)教师的必备品格。党校教育是党的事业的重要支撑,党校学员是各行各业各领域的领导人才,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领头人。党校教师要有求真的作风,实事求是。自己不懂的话、不信的话、一知半解的话不讲;党校教师要有务实的作风,脚踏实地。诚实做人,朴实做事,尊重规律、尊重常识;党校教师要保持敬畏之心,谦虚谨慎。敬畏历史、敬畏人民,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讲政治、能扛活、有情怀是首都党员干部的鲜明特质。党校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学术修养,厚植人民情怀。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主持人:感谢鄯教授的分享!我想我们每一位党校人都应该做到讲政治、能扛活、有情怀。再次感谢三位教授接受我们的专访。

 

主持人:发挥好党校名师的教学示范作用以及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的引领作用,能够激发教师追求首善、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不断推动校(院)六个一流建设取得新成效。感谢大家关注教师访谈教师节特别节目,祝全体教职工教师节快乐!

 

(本期主持人:陈聪)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