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教师访谈”栏目 推动一流教学质量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29
近年来,中青年教师在中青班授课的比重不断加大,一些80后教师在一线课堂中成长起来,他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如何打造高质量课程、提升教学效果有深入的思考。教务处精心策划,创新开设“教师访谈”栏目,为党校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以达到提升主体班教学质量、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进而推动我校一流教学质量建设。
教务处组建了专题采访组,制定了《对话中青年教师
谈谈中青班教学》系列访谈方案,通过现场听课和回看教师上课录像,针对教师授课内容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采访计划,做到“一个教师一个访谈提纲”,并采取电话、微信、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进行访谈,让青年教师畅谈参与主体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访谈结束后,采访组整理笔记、录音等资料,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并由被采访教师确认,将访谈实录在校(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相关内容可为其他青年教师和新入职教师提供参考、解疑释惑,达到教学相长、教教相长的目的。
截至目前,访谈实录已发布四期。这是一直在教学一线的党校教师们关于“教学”的一次复盘、一次解剖,一次切磋、一种表达。从备课选题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把握、学术框架的搭建、教师独到的分析、教学技能的提升、教学艺术的追求……每一位接受采访的教师都结合自己的课程分享经验,表达对党校高质量课堂的理解,给青年教师一些可以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的建议,同时在推心置腹、毫无保留的真诚交流中展示了自己的成功“密码”和独门“秘籍”。
这些“秘籍”收获了成百上千的阅读量,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也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我们搭建的平台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认可。经济学教研部刁琳琳教授认为,“这个访谈板块具有开创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诸位优秀同仁探讨交流的窗口,期待大家在这个小园地里互通有无、共同成长。”访谈栏目还得到了分管日常工作副校(院)长朱柏成的关注和指导,他指出,“这个栏目可打造成精品,要聚焦中青年教师、聚焦优秀课程这个标准,形成一定数量和规模……”,他还建议,“优秀就在身边,经验就在学校!老师们讲得都很实在、很管用、很有启发,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要在学校形成相互赞赏、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良好风气,凝聚强大的团结奋进力量!”。也有年轻教师跟我们反馈,“大爱这个系列,教学现场说法,很有收获,感谢你们为老师的成长考虑,值得收藏,慢慢细品……”。当采访实录分享到全国党校教务处长群以后,获得党校同行的赞誉,有些省级党校还专门向我们要全部的采访实录。
领导、同事和同行们的鼓励让采访组备受感动,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关注教师,关注课堂,关注学员,并且针对前期的访谈成果总结一些党校优秀中青年教师的共性“内核”。一是“课比天大”的价值理念。党校因党而立,党校教师首先要讲政治,党校的每一堂课都应是用学术讲政治的典范。二是业精于勤的真学问。不勤就不精,名师一定是勤于业的。俗语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采访中我们发现,教学技巧只是冰山一角,教师的努力和执着是更令人尊敬和动容的“本质”。三是对课程的不断打磨和教学实践。这些优秀教师都追求精益求精,他们像庖丁解牛一样解剖课程,分析教学内容和逻辑路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一遍遍地打磨。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一名教师也有个性化的教学能力、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比如,关注学员的反馈和收获,注重学术语言与课堂语言的转换,深入浅出,善于用故事讲道理,等等。我们相信,教师对教学的热爱、对课堂的敬畏、对精品的追求,将不断激励着青年教师树立信心,对标对表,突破自我,一路前行。
下一步,教务处采访组将继续优化访谈栏目,将其系列化、品牌化、可持续,为一流教学质量建设搭建平台,树一流之标准,立教学之标杆,形成崇尚高质量教学的风尚以及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期待更多的中青年教师能在党校主体班脱颖而出,展示风采。感谢各位读者持续关注教师访谈栏目,我们将努力做得更好!
吴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