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07-07-19
——我校召开2007年暑期主体班教学工作会议
7月11日至12日,我校召开2007年暑期主体班教学工作会议,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史绍洁,我校常务副校长王江渝、副校长刘阳、校委委员姚桓,市委组织部干教处和市人事局教育培训处负责同志,我校各教研部主任、分管副主任,教务处、学员工作处相关同志出席会议。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工作,明确任务,以课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主体班教学改革,努力做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工作。会议总结了本学期主体班教学工作,研讨了主体班课程建设问题,论证了4个新编写的教学案例。
史绍洁代表培训主管部门充分肯定了党校的工作。党校在加强党的建设、大规模培训干部特别是深化教学改革方面,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探索新的培训途径和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学员总体评价是好的,大家一致反映学有所获,很受启发。北京党校工作走在了全国党校的前面,得到了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党校的认可。
关于下半年的工作,史绍洁强调要围绕全局开展教育培训,抓好胡锦涛中央党校讲话、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要继续推进教学改革,以素质能力提高为重点,加大案例教学比重,推进现场教学规范化,把教学培训和工作研究更好结合,建立相应机制,促进研修成果的转化。
史绍洁认为,党校在推进新一轮案例教学方面抓得比较紧,新编案例下半年可进入主体班教学。案例教学的推进是一个探索过程,初期不必追求尽善尽美,逐步积累成功经验。要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提高效果。案例教学有一定难度,特别是拿到真实情况有难度。刚开课时,数据资料不够全面完整、课程不甚成熟没关系,可以向学员说明,取得理解,不断补充完善。
案例教学要突出课程的针对性、真实性,主题要明确,要解决问题。核心的问题还是转变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执政理念,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引起讨论的问题落点要有发散性,如农村合作组织问题,重点不是研究组织建设和发展道路,而是明确政府部门在行政改革中的角色定位、职能转变,实现领导干部工作方式、思维方式转变,提高大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能力。通过一件事引伸出各类问题,如可持续发展问题、决策思路问题等。
王江渝在讲话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培训班次多,参训人员数量比较大。教学上也有一些新进展:一是教学内容针对性比较强,课程受到学员欢迎,认为学有所获。二是培训方法改革有新的进展。案例教学在各个班次普遍展开,市级重点教学案例编写工作取得进展,应对媒体、应急能力培训收到良好效果,现场教学也取得了实效。三是通过改进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学员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热身、听课、参与研讨,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研究式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研修成果受到重视。在学员朝阳区法院院长李新生等撰写的研修报告上,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王安顺批示:党校各类培训中增加法律法规教育。四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敢于、善于涉及社会热点问题和探索理论前沿,一批中青年教师走上主体班课堂并得到学员的肯定。市第十次党代会期间,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首都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了我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进展,努力融入、服务、促进北京现代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王江渝特别强调,要看到党校的教师队伍在满足主体班教学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一方面,我们要保证培训质量,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优势请来一流专家学者,为学员开出高水平的课程;另一方面,也一定要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党校教师队伍,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45岁以下教员尽快成长。要坚持教研人员特别是年轻教员到实际工作部门挂职锻炼的做法,要坚持将集体备课作为各教研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做好,要坚持搞好教学和科研评奖工作,鼓励有才华的年轻人迅速成长、脱颖而出。当然,各教研部推年轻教员一定要严格把关,不成熟的课程绝对不能上讲台,保证课程质量是第一位的。要进一步探索培养年轻教师的有效途径,如可先参与主体班教学的服务和组织工作,进而对学员的研究和研讨进行辅导,比较成熟了再逐步走上主体班的讲台。
课程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头工作。要实现从因人设课到以课育人的转变。如果我们形成了适应主体班教学需要的课程体系,教员定位和定向发展将会更为清晰,教研部也将从被动适应要求,转为积极准备、主动出击,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将更扎实。另外,以课程建设为龙头,很好地整合力量,形成一个个课程建设项目组的建议也很好。主体班教学基础工作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要作为重要工作,拿出工作方案。
刘阳重点讲了“主体班课程建设”问题。她强调,加强主体班课程建设既是适应素质能力培训的必然要求,促进北京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也是加强和完善我校学科建设的需要。在认真分析了主体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她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原则,即课程建设要与培训目标相适应,要立足北京,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以及积极、稳妥。她还谈到主体课程的架构和课程建设的操作步骤。
谈到教学改革,刘阳指出要在现有基础上,以课程建设为中心,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学员管理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她强调,要深化研讨式、案例式教学,要加强教研部的集体备课。在学员管理中,要推进学员班级的学习团队建设,要利用多种形式,为中青年教师搭建教学实践的平台。
与会人员讨论十分热烈,共同思考、探讨主体班教学质量提高的相关问题。有的说,开发新课题,要紧紧围绕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热点问题集体攻关,拿出有份量的成果。有的说,中青年教师成长很重要因素是实践经验问题。无论是学校还是教研部都要尽量为中青年教师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要为中青年教师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要帮助他们争取到好的研究课题,使之有机会参与到北京市实际工作部门的相关工作之中,并建立一种经常性的、比较紧密的联系。有的同志认为,课程开发,要从因人设课向以课育人发展、从教师专业为主向以学员需求为主导,促进教学管理组织部门和教研部门关系的协调。有的强调,要善于发挥教研部教师的整体优势,一方面培养骨干教师,另一方面设计开发不同的课程板块,并使各门课程相互衔接、强弱搭配形成整体特色。也有的同志谈到,队伍建设用人和育人要紧密结合,既要考虑课程需要,又要考虑育人问题。既要有稳定性课程,也要有时效性课程。稳定性课程要深化、细化,精雕细刻。
会议期间,大家还讨论了姚桓、金国坤、王虎成和吴刚同志分别主持编写的《北京市公开选拔正局级领导干部》、《福寿螺患者状告卫生行政部门不作为案》、《新时期密云农民的合作之路》和《关于北京市海淀区事业单位改革的案例分析》四个案例,并对下一步推进案例教学提出不少建设性见。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