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传启解读中国现代化战略
发布时间:2006-06-15
5月24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来我校为主体班学员作“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战略与模式”的报告。他从现代化是中国复兴的必由之路谈起,简述了现代化的历史定位、三层涵义、理论定义,以及世界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基本途径,全面分析了中国现代化的客观条件、理性选择、未来蓝图,进而深入解读了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和模式。
何传启指出,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早在1987年4月,邓小平同志就首次系统阐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现代化是动态的和世界性的。中国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如果不了解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就不能全面了解中国现代化的现状。如果不分析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就不可能展望中国现代化的前景。如果不建立世界现代化的坐标,就不可能明确中国现代化的目标。
他在分析了21世纪前50年世界现代化三种基本模式(第二次现代化模式、追赶现代化模式和综合现代化模式)后认为,中国尚没有完成第一次现代化,不能选择第二次现代化模式。如果选择追赶现代化模式,中国将很难赶上发达国家现代化水平。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沿海地区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地区已经完成或基本实现第一次现代化,有些地区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一次现代化的路程还很长。在未来50年里,中国整体上可以选择综合现代化模式,实施“运河战略”,推进路径创新、模式创新和战略创新,以第二次现代化带动第一次现代化,以第一次现代化促进第二次现代化,推动知识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何传启勾画了2050年中国现代化的蓝图:中国社会将是一个发达社会;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大学普及率、城市化和信息化超过80%;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人们可以自由流动,郊区化和出国旅游率超过50%;最低月工资超过1300美元(2002年价格);绝对贫困(高度和中度贫困率)和童工率下降为零。他强调,中国现代化战略重点可以随着中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而进行调整,不同阶段有不同战略重点。目前我国现代化的基本战略重点有:新型工业化、经济信息化、基础设施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国家创新战略等。
憧憬中国现代化的未来,何传启满怀信心地说,在21世纪,世界现代化是一场百年竞赛,我们有机会赢得这场竞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曙光初现。中国现代化是我们共同的事业,不是某人的个人爱好。我们大家都关心现代化、支持现代化、参与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才有希望,中华民族的复兴才有希望。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