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复工复产步伐加快,西城区委党校在继续做好社区防疫值守的同时,按下教学科研“快进键”,紧跟市区防控形势,主动总结疫情防控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党校工作带来的启示,积极开发教学新课程,统筹完善教学全体系,加快线上线下教学双同步,结合教学主题深入防控一线调查研究,以调研促教学,实现疫后培训“精准对接,来之能训,务实管用”,全面提升疫情之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
一是紧跟疫情形势变化,进一步优化干部培训工作方案。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要走在疫情形势之前,疫情防控之先,紧跟疫情防控变化,积极谋划培训工作。对接需求,适时调整教学预案。西城区委党校与西城区全响应中心对接,量身定制疫情防控下领导干部培训方案,在接诉即办政策解读、大数据分析应用、应急处置与舆情应对、心理调适等方面开设培训模块。在全区干部轮训和主体班次设置上,因时制宜,因“班”制宜,强调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整相应培训预案。实操培训,完善培训课程体系。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防范与科学应对作为提升干部战“疫”能力的重要课题。与区委组织部积极对接,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包括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轮训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并围绕“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的领导干部科学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等主题,及时更新教学培训内容,优化完善教学方案。以案为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加大核心区党政领导干部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与舆情应对培训,对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的程序、机制、预案制定等方面加强研究,探索尝试实操演练培训,切实提升核心区领导干部舆情应对与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积极开发“云”课程,进一步完善网络授课运行机制。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发挥好特殊时期党校理论宣教主阵地作用。用好新平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撑作用,计划开通网络课程分校直播功能,通过增加带宽、协调开放视频直播功能等措施,实现分校同步直播课程功能,加大教学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织好备课网。积极推动“课堂授课+线上微课”共同发力,优化教学方案、整合教学团队、研究构建网络授课的运行机制,开展线上集体备课。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使线上备课讲课评课成为党校教师工作新常态。做强新课堂。加强社区治理、舆论引导、依法行政、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专题研究,积极开发和更新网络课程,个性化定制培训内容。注意收集疫情防控期间有借鉴思考意义的典型案例,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丰富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加大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情景式教学、谈话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力度,使干部培训更具实操性。
三是深入调研交流研讨,进一步发挥党校基层智库作用。及时跟踪全区疫情防控形势,坚持科研咨政跟着工作需要走,有目标、有步骤、分主题开展针对性研究,为疫情防控各阶段任务提供智力支持。加大建言咨政力度。在后疫情时期,西城区委党校组织下沉力量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一手资料,全力推进防控全过程的总结性和反思性研究,进一步提炼社区疫情防控的有效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从进一步提升基层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完善社会参与城市治理的工作机制、机关党员干部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常态机制等方面分专题进行调研,提出系统化的对策举措,注重加强调研成果运用,为决策咨询转化成教学内容提供丰富素材。增强理论发声深度。发挥校刊《西城论坛》的宣传平台作用,编辑抗“疫”专刊,围绕“突出西城特点、发挥党校特色”,设置了“疫”线思考、战“疫”研究、党校战“疫”、国际观察、历史回眸等栏目,以国际视野、党校视角对抗“疫”工作全貌进行理论思考和宣传发声。同时加强与《西城报》、西城机关党建和西城组工微信公众号等地方媒介的合作,发表多篇我校教职工对于疫情防控工作思考的理论文章和下沉工作记实。提升辐射带动强度。规划设计了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相关的课题申报和立项工作,鼓励教师从新时代基层党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目前2020年度课题立项工作已基本完成。及时转化疫情防控相关研究成果,会同各党校分校就提升城市治理成效等有关问题进行交流与研讨,利用多种手段积极开展针对性的理论研讨和基层宣传工作,为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基层治理贡献党校智慧。
撰稿:吴文燕
审核:宁梅 薛念
责编:杜红立乔阿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