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30日零时起,北京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标志着首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但战争还没有赢得最终胜利,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放松,转入常态化机制后,仍然需要为疫情防控织密“防护网”,筑牢“防控墙”,把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与基层治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弘扬“朝阳群众”的品牌优势,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
做好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要在群策群力上下功夫。朝阳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注重激发群众们的“现代公民意识”,倡导大家做有担当的“朝阳群众”,号召大家以各种形式积极加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用好“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机制,动员驻区单位、在职党员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防控工作,不断强化属地、部门、单位及个人“四方责任”,丰富了“朝阳群众”品牌的时代内涵。
“朝阳群众”因古道心肠,正义感强而出名。他们的积极投入离不开政府群防群治工作的宣传引导。朝阳区委党校第一党支部志愿服务的左家庄北里社区甲1甲2号楼的值勤点位,地处临街,为无物业公司入驻的老旧小区,人员出入排查难度很大。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区里,却有老孙头儿、老李头儿、老王头儿等这样的一群热心人,他们戴着志愿者红袖标,每天主动帮助排查陌生来访人员、联系社区做好中间服务、为值勤的志愿者送热水送水果……他们用自己的热心筑牢了守护居民、守卫家园的坚强战斗堡垒,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深深感动了党校志愿者!
做好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要在严防死守上下功夫。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朝阳区境外机构驻地颇多,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加速扩散之势,境外输入已经成为摆在“朝阳群众”面前的突出威胁。
防疫阻击战中,朝阳区调动“朝阳群众”在防控外来输入上积极作为,各街道也涌现出了许多特色做法,例如左家庄街道的“六步工作法”、三里屯街道的“三门”防控机制、酒仙桥街道“一对一+多部门”摸排法等等,这些做法在发挥群众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上,积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实现党组织领导和社区自治、居民参与三者良性互动。
做好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要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使人民群众中蕴含着的巨大力量发挥出来,必须强化宣传力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作为“朝阳群众”,要以政府和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口径为核心,带头不信谣、不传谣,筑牢“让谣言在我这里止步”的防火墙。朝阳区委党校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全区48个分校构建的“阻疫进行时”在线平台,通过“党的声音”“阻疫动态”“阻疫微课”等栏目,及时准确地为“朝阳群众”进行疫情防控信息正向传播,为“朝阳群众”品牌文化的拓展和时代价值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为社区居民老周头儿为区委党校校领导献计献策
图为社区居民老孙头儿主动帮助志愿者管控社区大门
(审核人:高兴举 佟少武 撰稿人:郑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