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研部: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06〕4号),北京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09年研究生录取工作的补充意见》(京考研招[2009]1号)文件规定和北京市2009年研究生录取工作会议精神,经研究,我校决定4月27至29日进行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工作,具体要求和安排意见如下:
一、复试工作原则
1、严格按照《北京市委党校200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中规定的原则、内容、方式和具体办法进行复试工作。
2、考生进入相关门类(学科)复试的最低分数线不低于教育部《2009年全国硕士
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对于初试成绩略低于“教育部考生进入复试分数基本要求”线下生的复试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和坚持相同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复试。
3、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按权重相加,得出入学考试总成绩。初试、复试成绩权重
分配为: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4、复试比例:原则上达到招生规模的120%左右,但同时考虑各学科、专业上线生源人数、生源调剂人数不同的实际情况。复试比例学校总体上把握。
5、复试考生资格条件的确定,要在符合国家招生政策的前提下,优先选择专业基础好、综合素质好的考生,同时也要重点保证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线上生的录取问题。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复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为:副校(院)长姚光业任领导小组组长、研究生部主任侯且岸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有:哲学教研部主任张军、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刘长龙、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靳连芳、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林泉、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嘎日达、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鄯爱红、外语教研部主任汪消、研究生部调研员张续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复试、录取工作的日常工作。张续华任办公室主任。
学校成立哲学、国民经济学、政治学、中共党史、社会学、行政管理6个专业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共7个复试小组和英语测试小组,在校招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具体负责确定考生面试和实践能力考核的具体内容、评分标准、程序,并具体组织实施。
三、复试要求
1、各教研部、研究生部要严格按学校复试工作方案、复试工作安排意见和复试工作程序,规范、精心地组织复试工作。
2、复试前,研究生部要对复试考生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工作。要查验复试考生的“准考证”、学历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学生证,毕业证书入学时交验)和身份证等相关材料。
3、复试中,要对考生进行全面的专业知识考核,并参考考生在高校期间的学习成绩、科研活动以及工作业绩。同时,还要了解考生的思想品德表现。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录取。
四、复试内容
复试采用笔试、面试的复试形式,考生复试的具体内容为:
1、专业课测试、同等学力加试。
2、英语听力、口语测试。
3、专业面试。
4、同等学力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2门。加试科目试题要求: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难易程度应严格按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考试时间每门为3小时,试卷满分为100分。
五、组织实施
复试工作由教研部、研究生部共同负责:
1、英语测试小组负责英语听力、口语测试考核和命题工作。
2、专业课测试,教研部负责命题工作,研究生部负责组织测试。
3、专业面试由各专业复试小组和研究生部共同组织实施。
4、各教研部成立3—5人组成的专业复试小组,负责对考生进行全面的专业知识考核。
5、同等学历、线下生加试科目的确定、加试科目命题及指定参考书目由各教研部负责;加试考试由研究生部负责组织。
六、时间安排
1、4月17日前,根据教育部、北京市研招办文件和会议精神,制订《北京市委党校200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根据此方案,制定《200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办法》,并在学校网站上公布。
2、根据教育部《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招生指标以及考生的专业基础、综合素质情况,在严格考生资格审查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复试考生的名单,并在复试工作开始前10天通知考生。
3、4月17日学校组织相关教研部主任进行:教育部、北京市有关文件学习和有关复试内容、复试方法的培训。
4、4月17日前,各教研部将专业测试科目、加试测试科目、参考书目以及专业复试小组、英语测试小组成员名单、专业面试时间、地点报研究生部。
5、4月24日前,各教研部对参加复试的教师进行有关复试内容、复试方法的培训。
6、复试时间:4月27—29日
具体时间:4月27日上午:专业课测试
4月27日下午: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4月28日上午:体检
4月28日下午:专业面试
4月29日上午:专业面试
4月29日下午:专业面试
复试地点:专业加试:主楼第一教室
英语听力测试:主楼第一教室
英语口语测试:主楼第三、四教室
专业面试:各专业教研部
注:监督电话:本校:010—68006502 68007260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010—82837219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2009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