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17日 星期四
党风廉政信箱
中文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科学研究>科研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处共同举办“‘两个结合’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讲坛

发布时间:2023-04-07

3月3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科研处合作举办2023年第2期学术讲坛。本次讲坛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动态》主编单继刚教授作题为“‘两个结合’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报告。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袁吉富、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科研处相关人员,以及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坛。


36a8a77f03a1c8fd174862f3f5a3c11

单教授围绕授课主题,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为引入,基于思想史向度,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如何一步步认识到“两个结合”的必要性,并逐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首先,单教授澄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区别,强调前者向后者转换的关键在于是否形成原创性的理论成果。其次,单教授指出大革命的失败宣告了“二次革命论”的破产,此后中国共产党人以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指导,破除机械唯物史观,自主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再次,单教授提到中国共产党不仅在中国的环境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中国的创新经验上升为理论,还积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关键节点是肇始于1936年的新启蒙运动。复次,单教授谈及发表于1938年的《论新阶段》对“两个结合”内涵进行了初步表述,而《新民主主义论》通过“两个结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过程中唯物史观中国化所产生的最具标志性的成果。随后,单教授讨论了实现“结合”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合法性”问题。单教授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仍处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理路内,在于三个最基本的判别标准:人民立场、决定论观点和唯物辩证法。在讲坛最后,单教授总结了“两个结合”的启示,明确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人员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间节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概念、“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学术期刊哲学类栏目选题等问题与单教授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表示本次讲坛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具有启发性,尤其对于深化理解“两个结合”的历程和内涵,用学术语言诠释“两个结合”,以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大有裨益。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