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我们由衷地向您致敬!——北京市委党校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座谈会暨纪念章颁发仪式
发布时间:2015-09-11
“我只是有幸比别人多活了几天就得到这样的待遇,惭愧啊,惭愧啊!我的战友成千上万成千上万啊都牺牲了,我能够活下来还得到这些荣誉,惭愧啊……”
望着闪闪发光的纪念奖章,手捧满含关爱的慰问金,92岁高龄的卫民老人再也控制不住深埋心底多年的情绪,思绪被拉回到了70年前那个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残酷战场,无数并肩战斗的战友面对敌人的枪炮和屠刀依然义无反顾,直到倒下。正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安宁,赢得了无限的荣光。这份荣誉、这份关爱,应该属于那个战斗的集体,我岂能独揽!战友们,我替大家收下了!想到此,老人泣不成声,热泪横流,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
9月6日上午,北京市委党校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座谈会暨纪念章发放仪式,常务副校长王民忠为张赛英、卫民、李养池等3位抗战老同志一一佩挂上纪念章,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并同他们合影留念。
三位老同志均年事已高、头发花白,但个个豁达开朗、精神矍铄。纪念章颁发仪式结束后,他们相继发言,介绍了自己参加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不平凡历程。
95岁的张赛英老人回忆了自己从中学时期便参加了“南岸读书会”学习革命理论,1944年加人学生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救国宣传的难忘历程,以及参加抗日游击战期间与战友们在虹桥镇历险,三位战友不幸被逋牺牲的遭遇。往事历历在目,令她终生难忘。
82岁的李养池老人分享了自己观看这次大阅兵后的感受,想起当年的革命战争和艰难困苦,老人心中难以平静,他用“激动”和“震撼”来形容内心的感受。他介绍说,自己11岁加入毛泽东思想青年团,12岁加入共产党。虽然那时条件艰苦,但革命情绪很高,同志们经常早晨四、五点钟就在树林里高唱《延安颂》等革命歌曲,并现场唱起了《青年颂》,演唱中老人一度哽咽,但始终精神饱满,坚定有力。
座谈会由校务委员、老干部领导小组组长方建新主持。他说,70年前,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同志与当时千千万万爱国的热血青年一样,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毅然走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解放以后,他们又带着满腔热情投身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呕心历血。如今,他们离开工作岗位多年,但仍然继续发挥余热,始终关心党校建设与事业发展,积极播撒正能量。他们的一生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他们不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更是党校的宝贵财富。
几位老同志一再感谢党和人民给予的这份荣誉,感谢党和政府给予他们晚年的关怀和照顾。是的,经历过血雨腥风和生死考验的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亲眼看到今天祖国的繁荣强大,人民的幸福安宁。至于个人,他们早已置之度外,他们从不抱怨,今天的这份荣誉足以让他们满足!正如常务副校长王民忠在活动结束后的感言中说到:“老同志的发言令人震撼。其实,这些荣誉来得并不算早,如果等到80周年时再搞他们恐怕就等不到了!因此,说实在的,他们是可以抱怨的,他们也是最有资格抱怨的,然而他们没有。由衷的向他们致敬!”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上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对于今天的党校人来说,隆重的纪念章颁发仪式不仅是对三位抗战老兵的嘉奖和慰问,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抗战精神的教育。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思考人生的价值,思考党校的未来,进而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建设一流省级党校添砖加瓦。
校委委员刘红雷,校老干部领导小组成员,离退休党总支、办公室、信息部、人事处、机关党委、离退处、后勤服务中心部分人员参加了颁发仪式。
(钟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