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为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专题研讨班开首讲
发布时间:2011-04-27
4月20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委党校主办的全市区县局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专题研讨班开班。常务副市长吉林为以《“十二五”时期首都发展总体思路和政策取向》为题作了首场专题讲座。该专题研讨班学员以及我校主体班全体在校学员、部分教师和区县局(总公司)党校部分师生参加。吉林重点讲了“十一五”主要成效、“十二五”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三个方面的内容。
吉林在讲到“十一五”主要成效时强调,过去的五年,北京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成功举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积极应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在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显著成效,在多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首先是六个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一是经济总量跨越万亿元大关,大体上比2005年翻了一番;二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大体上比2005年翻了一番;三是财政收入达到2353.9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四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6229.3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五是“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达到2.15万亿元,比“十五”期间翻了一番;六是进出口总额达到3014亿美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
其次是首都经济的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等特征日益彰显。在服务经济中,北京第三产业由2005年4858.3亿元提升到2010年的10330.5亿元,比重达到7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3%)30个百分点,高出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20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人员占73.8%,地方财政收入中的80%以上源自服务业。北京不仅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和央企的总部基地,也是全国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区域;绿色经济成效显著,产业结构向低消耗、低物耗、高产出的轻型化方向发展。
第三是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653元提高到290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7860元提高到13262元,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排名第二。居民储蓄存款由2005年的8315.8亿元增长到2010年17585.2亿元,增长了1.1倍。城乡居民家庭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分别达到29.6辆和12辆。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2%以内,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
在讲到对“十一五”发展的认识和体会时,吉林总结了五个方面:按照功能定位促进区域分类发展,遵循经济规律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注重全面统筹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调控发展。
吉林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十二五”发展思路,指出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我们发展历程中拥有重要战略机遇的十年,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内经济结构面临深刻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新时期的发展环境要求我们把不断完善和提升服务功能作为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实现首都发展水平的新的提升。
他具体谈到了新阶段发展环境的变化:全球化发展和开放竞争面临新变化;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深度转变;资源环境约束普遍强化,社会结构面临复杂变化。未来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挑战主要有: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特大型城市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压力日益加大,社会结构变化引发了新需求和新矛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更加迫切。
吉林强调“十二五”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线,牢牢把握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理念和模式,使首都的发展与城市性质功能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全力实施“三个北京”战略,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五个之都”,推动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具体表现在:一条主线: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个率先: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三个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四个服务: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五个之都:建设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
吉林重点介绍了“十二五”时期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创新驱动发展。北京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方面需要继续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方向,以提升产业素质为核心,实现三次产业及各产业内部互相融合、协调发展,培育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在更深层次上推进首都产业结构升级。为持续提升首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持续竞争力,关键要在创新上下功夫 ,把创新驱动作为未来五年的首要任务。
二是发展惠及人民。“十二五”时期要更加注重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把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与政策安排,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
三是文化彰显魅力。把塑造高品位、有特色的城市文化作为首都的重要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使北京成为充满人文关怀、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城市。同时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全国的文化中心,需要加快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和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打造成中华文化的发声地、聚集地和创造地。
四是城市服务生活。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突出抓好交通疏堵、资源供应、人口调控、城市运行等市民关心的重大问题,显著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使城市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市民生活。
五是绿色塑造未来。面对资源约束和环境条件,需要全面实施“绿色北京”战略,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持续推进大气治理,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修复,加快形成绿色生产体系、绿色消费体系,大幅提高首都生态文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是改革激发活力。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眼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制度和机制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七是开放实现共赢。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从首都的功能定位出发,统筹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着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在更大空间内推动城市的布局和形态完善,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着力构筑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更好地为国家开放战略和区域共同发展服务。
整个讲座围绕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加上吉林常务副市长讲话语言生动、案例具体、表达准确、开合有度、不蔓不枝,使得学员对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和重点领域有了进一步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计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