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第七届“马克思学”论坛
发布时间:2008-06-26
6月13日,哲学教研部、科研处与首都“马克思学”论坛共同举办2008年第10期学术讲坛,主题为:马克思哲学文本研究。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委党校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
此次论坛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梁树发主讲,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东、聂锦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安启念点评。梁树发认为,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着重阐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理论、辩证法、阶级斗争和工人阶级解放等思想,但是,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阐发的上述基本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应该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而不是《哲学的贫困》。
就梁树发提出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学者认为,《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思想,应加强研究。对《哲学的贫困》(包括马克思其他著作)的评价应摒弃苏联模式的“成熟、不成熟”标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同时与会学者还提出,对马克思思想的研究应该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者的有机融合中把握,这样才能客观地理解和评价马克思的思想。
(童萍)